双红豆辞 其一

称出双株红豆红,暗将心事卜东风。
意中人病朝朝减,梦里欢归夜夜同。
翡翠楼高天共远,鸳鸯湖判水难通。
春愁化作杨花点,半入清波半碧空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双红豆辞 其一》用红豆、春风、梦境等意象,描绘了一场刻骨铭心却难以圆满的相思之情。

开篇用"双红豆"起兴,红豆自古象征相思,而"双株"更暗示着成双成对的期盼。主人公悄悄用红豆占卜心事,像现代人抛硬币问命运一样,把感情寄托在飘忽的春风里。

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:现实中意中人日渐消瘦(可能是因病或为情所困),而梦里却夜夜相会。这种虚实交织的手法,凸显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。"翡翠楼"与"鸳鸯湖"两个华美的意象,实际在说两人如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,被无形的阻碍隔开。

结尾最为精妙,把抽象的"春愁"化作具象的杨花:一部分沉入水底如同消逝的希望,一部分飘向天空如同未断绝的念想。这种化情为景的手法,让无形的愁绪有了轻盈飘散的画面感。

全诗妙在将热烈的情感用含蓄的方式表达:不直说多痛苦,而用红豆占卜;不说多思念,而写夜夜梦归;不说多绝望,而看杨花飘散。这种欲说还休的写法,反而让相思之情显得更加深沉动人。

孙原湘

孙原湘(1760 ~1829)清代诗人。字子潇,一字长真,晚号心青,自署姑射仙人侍者,昭文(今江苏常熟)人。清嘉庆十年(1805年)进士。翰林院庶吉士,充武英殿协修。不久得疾返里不出,先后主持玉山、毓文、紫琅、娄东、游文等书院讲席,学生多有成就。他擅诗词,主张“性情为诗之主宰”。又工骈、散文,兼善书法,精画梅兰、水仙。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、舒位鼎足,并称“后三家”或“江左三君”。著有《天真阁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