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陈京廷评
曲江居岭阨,楚越封疆间。
异时置冶官,岁入不盈万。
将漕择材能,招徕委成算。
扇橐大野烘,凿矿重崖断。
闽吴荆广人,奔走通昏旦。
千夫即山铸,毕给未酬半。
三监居江湄,僦辇日充羡。
地官奏计最,遂为天下冠。
尝闻卜大夫,名声传史汉。
素履骋修程,逸足何由绊。
异时置冶官,岁入不盈万。
将漕择材能,招徕委成算。
扇橐大野烘,凿矿重崖断。
闽吴荆广人,奔走通昏旦。
千夫即山铸,毕给未酬半。
三监居江湄,僦辇日充羡。
地官奏计最,遂为天下冠。
尝闻卜大夫,名声传史汉。
素履骋修程,逸足何由绊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矿冶业的繁荣景象,以及背后劳动者的艰辛付出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:
开篇先交代地理背景:曲江(今广东韶关)地处五岭险要,是楚越交界处。这里原本设有管理冶铁的官府,但早年收入很少("岁入不盈万")。
中间部分生动展现了矿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: - 朝廷选派能干的官员管理漕运和矿务 - 野外冶炼炉火熊熊("扇橐大野烘"),工人们在悬崖上开凿矿脉 - 来自福建、江苏、湖北、广东的工人日夜不停地劳作 - 上千人在山上铸造器物,但所得报酬还不到工作量的一半 - 三个监管处设在江边,每天都有满载的车辆往来运输
结尾通过对比引发思考: - 官府上报的政绩堪称天下第一 - 但联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卜式(汉代以廉洁著称的官员) - 诗人不禁质疑:在这种压榨劳动者的制度下,真正的贤能之士怎能施展抱负?
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在于: 1. 用具体场景揭露了古代官府对劳动者的剥削(报酬不足工作量一半) 2. 通过热闹的生产场面与劳动者的实际待遇形成强烈反差 3. 最后用历史贤臣作对比,暗示对当时官僚制度的不满
诗人没有直接批判,而是通过画面呈现和典故对比,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讽刺意味,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余靖
(1000—1064)韶州曲江人,初名希古,字安道。仁宗天圣二年进士。累迁集贤校理,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。庆历中为右正言,支持新政。使契丹,还任知制诰、史馆修撰。再使契丹,以习契丹语被责,复遭茹孝标中伤,遂弃官返乡。皇祐四年起知桂州,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。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,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。加集贤院学士,徙潭、青州。嘉祐间交阯进扰,任广西体量安抚使。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。有《武溪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