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楼令 春愁

细草绿汀洲(李嘉祐)。
斜阳下小楼(杜牧)。
一回来、(白居易)使我生忧(韩愈)。
记得玉人春病后(薛能),生枕上、起眉头(魏扶)。
此意重悠悠(杨巨源)。
此情非自由(戴司颜)。
笑春风、(李白)胡不为留(韩愈)。
欲寄相思千里月(杜牧),君不见、曲如钩(齐已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南楼令 春愁》是一首集句词,作者巧妙拼接了唐代多位诗人的名句,组成了一幅春日愁思的画卷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
1. 画面与情绪的交织 开头用细草、斜阳勾勒出春日黄昏的静谧场景,但"小楼"一词立刻将视角转向孤独的内心。就像用手机拍下美丽的夕阳,却发现照片角落映出了自己孤单的影子,美景反而加深了寂寞感。

2. 生病的爱情记忆 "记得玉人春病后"这句突然插入一段具体回忆,像电影闪回镜头。病人枕上皱眉的细节特别生动,让人联想到照顾爱人时那种心疼又无力的感觉。这里的"病"既是真实疾病,也暗喻感情出现了问题。

3. 现代人也能懂的纠结 后半段直白道出这种思念的折磨——明知该放下("此情非自由"),却控制不住去想;想托明月寄相思,又觉得月亮都是弯曲的(暗示事情不圆满)。这种理性与情感的拉扯,就像今天明知不该熬夜刷前任朋友圈却停不下手的我们。

全词最妙的是结尾的"曲如钩",把月亮比作一个问号,留下开放式结局。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条模棱两可的朋友圈,不说透却更引人遐想。虽然诗句都来自古人,但拼贴出的情感脉络完整自然,展现出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。

朱彝尊

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