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日画卷,语言生动形象,读起来很有画面感。
前两句写景:古老的寺庙隐藏在紫绿相间的山林深处,山道两旁的清风带着肃穆之气,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官员的威严。这里用"紫翠"形容山林的颜色层次,"凛苍官"的比喻让清风有了人格化的力量。
中间四句进一步展开:高耸的山岩在秋色中显得格外洁净,十里长的山涧水声如雷,让人感到寒意。诗人说来到这里可以洗涤心灵、减少烦恼,因为眼前的美景是平时从未见过的奇观。这里"千寻"形容山势之高,"雷声"比喻水势之猛,都很有表现力。
最后两句点题:称赞当地官员(南康守晏德基)的诗才,说他写的佳句就像美酒一样让人沉醉。用"倒醉澜"来形容诗作的美妙,既呼应了前面的山涧流水,又巧妙地把读诗比作品酒。
全诗通过视觉(紫翠、秋色)、听觉(雷声)、触觉(寒)等多重感官描写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诗人不仅写景,还表达了山水对人的心灵净化作用,最后以赞美友人的诗才作结,显得情真意切。
王之望
王之望(1102-1170),南宋著名诗人、书法名家。字瞻叔。南宋襄阳谷城人(今湖北省谷城县),后寓居台州(今浙江省临海县)。其父王纲,任徽州(今安徽省歙县)通判(与知府、知州共治政事),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,为时人所敬重。绍兴八年(1138年)中进士,乾道六年(1170年)卒于临海。所著有《汉滨集》、《奏议》、《经解》等行于世。南宋高宗、孝宗时期著名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