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诗四首
抱薰心常焦,举旆心常摇。天长地自久,欢乐能几朝。
君看西陵树,歌舞为谁娇。
山闲苦积雨,木落悲时遽。赏心凡几人,良辰在何处。
触石满堂侈,洒我终夕虑。客鸟怀主人,衔花未能去。
剖珠贵分明,琢玉思坚贞。要君意如此,终始莫相轻。
问子青霞意,何事留朱轩。自言心远俗,未始迹辞喧。
过蒙良时幸,侧息吏途烦。簪缨非宿好,文史弃前言。
夕卧北窗下,梦归南山园。白云惭幽谷,清风愧泉源。
十年兹赏废,佳期今复存。挂冠谢朝侣,星驾别君门。
默念群疑起,玄通百虑清。初心灭阳艳,复见湛虚明。
悟灭心非尽,求虚见后生。应将无住法,修到不成名。
君看西陵树,歌舞为谁娇。
山闲苦积雨,木落悲时遽。赏心凡几人,良辰在何处。
触石满堂侈,洒我终夕虑。客鸟怀主人,衔花未能去。
剖珠贵分明,琢玉思坚贞。要君意如此,终始莫相轻。
问子青霞意,何事留朱轩。自言心远俗,未始迹辞喧。
过蒙良时幸,侧息吏途烦。簪缨非宿好,文史弃前言。
夕卧北窗下,梦归南山园。白云惭幽谷,清风愧泉源。
十年兹赏废,佳期今复存。挂冠谢朝侣,星驾别君门。
默念群疑起,玄通百虑清。初心灭阳艳,复见湛虚明。
悟灭心非尽,求虚见后生。应将无住法,修到不成名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通过四个部分,展现了诗人从焦虑迷茫到超脱释然的心路历程,语言质朴却充满哲理魅力。
第一部分(前六句)像现代人的焦虑自白: 诗人用"心像烤焦的薰草""举旗时手发抖"这样生动的比喻,表达内心的焦躁不安。他感叹人生短暂,反问"西陵歌舞再美又能为谁绽放",暗示繁华易逝的伤感,像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生活的无力感。
第二部分("山闲苦积雨"到"衔花未能去")展现矛盾心境: 连绵阴雨和落叶加速的描写,烘托出时光飞逝的惆怅。"满堂宾客的奢华"与"整夜忧虑"形成强烈对比,就像现代人社交热闹后的孤独。连鸟儿都懂得感恩,反衬人世无常。
第三部分("剖珠贵分明"到"文史弃前言")揭示人生选择: 用"剖开珍珠要看透本质""雕玉要持久"的比喻,强调做人要坚守本心。诗人自述虽身处官场(朱轩),却向往青山白云,这种"身在职场心在田园"的矛盾,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高度共鸣。
第四部分(最后部分)展现顿悟与解脱: 诗人最终选择辞官归隐,像做了一场清醒梦。他领悟到"真正的智慧是放下执念",用"白云清泉都自愧不如"的拟人手法,展现超然境界。最后两句"用无为之心修行,不求虚名"的点睛之笔,如同给现代人的心灵处方——放下焦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
全诗魅力在于:用自然意象(雨、落叶、白云)承载深刻哲思,将职场压力、时间焦虑、精神归宿这些现代人依然面临的命题,用诗意的语言层层解开,最终给出"回归本心"的答案。就像一位古代智者穿越时空,用生活化的比喻为我们焦虑的内心做了一场心灵按摩。
张说
张说(667年~730年) 唐代文学家,诗人,政治家。字道济,一字说之。原籍范阳(今河北涿县),世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徙家洛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