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军行二首
弭节结徒侣,速征赴龙城。单于近突围,烽燧屡夜惊。
长弓挽满月,剑华霜雪明。远道百草殒,峭觉寒风生。
风寒欲砭肌,争奈裘袄轻。回首家不见,候雁空中鸣。
笳奏遝以哀,肃肃趣严程。寄语塞外胡,拥骑休横行。
少年胆气粗,好勇万人敌。仗剑出门去,三边正艰厄。
怒目时一呼,万骑皆辟易。杀人蓬麻轻,走马汗血滴。
丑虏何足清,天山坐宁谧。不有封侯相,徒负幽并客。
长弓挽满月,剑华霜雪明。远道百草殒,峭觉寒风生。
风寒欲砭肌,争奈裘袄轻。回首家不见,候雁空中鸣。
笳奏遝以哀,肃肃趣严程。寄语塞外胡,拥骑休横行。
少年胆气粗,好勇万人敌。仗剑出门去,三边正艰厄。
怒目时一呼,万骑皆辟易。杀人蓬麻轻,走马汗血滴。
丑虏何足清,天山坐宁谧。不有封侯相,徒负幽并客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《从军行二首》用直白的战场画面和士兵心理,展现了古代军人从出征到作战的全过程。
第一首像一部战争纪录片: 开头部队紧急集合奔赴前线("弭节结徒侣"),敌人逼近、烽火警报不断("单于近突围")。士兵们拉满长弓、剑刃寒光闪闪,但严寒的天气让单薄的军衣挡不住刺骨寒风("风寒欲砭肌")。最动人的是士兵回头望不见家乡,只听见大雁哀鸣("回首家不见"),这时军号声催促着继续赶路,最后两句是对敌人的警告,带着"别嚣张"的硬气。
第二首塑造了个热血青年将领的形象: 这个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("胆气粗"),提着剑就上战场。他一声怒吼能让敌军退避("万骑皆辟易"),杀敌像割草一样轻松,战马跑得汗如血滴。但诗里透露了更深层的思考——真正的英雄不该只为功名("不有封侯相"),那些在边疆默默奉献的无名将士更值得尊敬。
全诗最打动人心的三点: 1. 真实感:不美化战争,写严寒、思乡这些军人真实的痛苦 2. 反差美:一边是"剑华霜雪明"的帅气画面,一边是"裘袄轻"的狼狈 3. 价值观:最后点破"封侯"不是目的,守护和平才是军人本色
就像现代战争电影,既有震撼的大场面,也有触动人心的小细节,最后升华到对和平的思考。
顾况
顾况(生卒年不详),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。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唐朝海盐人,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,有《华阳集》行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