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龙吟 送牧仲榷使赣关

仙槎路。
无数水驿津亭,霜花冰树。
雪消南浦飞旌,春风行到,旧曾行处。
远凝伫,杳杳重滩苦竹,船窗篷户。
银涛大小孤山,临江洒酒,共谁笑语。
怜我茸衫留滞,醉墨调笙,年时歌舞。
倦倚一灯。
空庭明月如故。
鸡鸣紫陌,祇剩红牙句。
依稀记、崆峒岚翠,郁孤台古。
有梦随君去。
鹧鸪啼恨,桄榔别绪。
揽镜增秋缕。
也记得、燕台梨云莺雨。
夕阳寄与,恋人轻絮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是清代词人陈维崧送别友人宋荦(字牧仲)赴任赣关时所作,全篇以深情的笔调描绘离别场景,同时融入对往昔的回忆和人生感慨。

上片开篇用"仙槎路"比喻友人即将踏上的水路旅程,通过"霜花冰树""雪消南浦"等意象展现冬去春来的时节变化,暗示离别与重逢的循环。词人想象友人船行至"大小孤山"时临江独酌的孤独,为下片的抒情埋下伏笔。

中片转入现实场景:词人自己滞留原地,在明月空庭下独对孤灯,回忆往昔与友人"醉墨调笙"的风雅时光。鸡鸣声中的"红牙句"(指填词)和记忆中赣州的名胜(崆峒山、郁孤台),都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。

下片情感更为深沉:词人幻想自己能随梦追随友人,却只听见鹧鸪的哀啼(象征离愁)。"揽镜增秋缕"一句尤为动人——照镜时发现又添白发,将无形的时间流逝化为具体形象。结尾处突然跳转到对北京(燕台)春日梨云莺雨的回忆,用"夕阳寄与,恋人轻絮"的唯美画面作结,让离愁升华成永恒的诗意。

全词艺术特色鲜明:时空不断切换(从眼前到赣江再到北京),虚实相生(现实场景与想象交织),意象丰富(霜花、孤山、鹧鸪等共同构建意境)。最打动人的是那份"双向思念"——既写友人旅途孤寂,又写自己睹物思人,最后用共同记忆中的春景化解离愁,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