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画

迢递云山隔远溪,微茫烟水带长堤。
秋来木叶多摇落,日暮寒鸦不肯栖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山水画卷,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传递出寂寥深沉的意境。

前两句"迢递云山隔远溪,微茫烟水带长堤"勾勒出远景:层层叠叠的远山被溪流隔开,朦胧的水雾笼罩着蜿蜒的长堤。"迢递"和"微茫"这两个词用得巧妙,既写出了景物的空间距离感,又营造出迷蒙的氛围,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水墨画。

后两句"秋来木叶多摇落,日暮寒鸦不肯栖"转入近景特写:秋风扫落叶,黄昏时连乌鸦都不愿停留。这里用"不肯栖"三个字特别传神,乌鸦本是归巢的象征,现在却不愿停留,暗示了环境的萧瑟寒冷,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。

整首诗就像用文字作画,远景与近景结合,静态的山水与动态的落叶、飞鸦相映成趣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"摇落"的树叶、"不肯栖"的寒鸦这些意象,自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、万物萧瑟的感慨。最妙的是最后那个"不肯栖",给整幅画面注入了生命力和情感张力,让读者能感受到画中那份挥之不去的孤寂与苍凉。

傅若金

傅若金(1303—1342) 字与砺,一字汝砺,元代新喻官塘(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)人。少贫,学徒编席,受业范椁之门,游食百家,发愤读书,刻苦自学。后以布衣至京师,数日之间,词章传诵。虞集、揭傒斯称赏,以异才荐于朝廷。元顺帝三年(1335),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(今越南),当时情况复杂,若金应付自如,任务完成出色。安南馆宾以姬,若金却之去,并赋诗以言节操。欧阳玄赞其“以能诗名中国,以能使名远夷”。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,年四十而卒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