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影摇红 其二 姑苏晚泊
水冷吴江,曲堤杨柳多衰谢。
西风惯送别离船,又到枫桥下。
斜日孤帆犹挂。
更多少、游人归也。
重城又早,灯火摇星,管弦沸夜。
强自推篷,川途风景空如画。
钟声惊断枕边魂,残月偏无藉。
不见东窗艳冶。
漫神游、歌台舞榭。
怀人易老,吊古多愁,临风独写。
西风惯送别离船,又到枫桥下。
斜日孤帆犹挂。
更多少、游人归也。
重城又早,灯火摇星,管弦沸夜。
强自推篷,川途风景空如画。
钟声惊断枕边魂,残月偏无藉。
不见东窗艳冶。
漫神游、歌台舞榭。
怀人易老,吊古多愁,临风独写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旅人在苏州枫桥夜泊时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孤独与怀旧的情绪。
上片写傍晚泊船时的景象:吴江水冷,堤岸杨柳凋零,西风阵阵仿佛在送别离人。夕阳下孤帆未收,游人纷纷归家,而城中已是灯火通明、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。这里用"灯火摇星"形容繁华,"管弦沸夜"表现喧嚣,与旅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。
下片写夜间独处的感受:勉强推开船篷,虽然风景如画却无心欣赏。寒山寺的钟声惊醒梦中人,残缺的月亮更添凄凉。想起昔日欢场中的红颜已不可见,只能在想象中神游当年的歌舞场所。最后直抒胸臆:思念让人衰老,怀古使人忧愁,只能独自迎风写下这些感慨。
全词通过"孤帆""残月"等意象,配合"钟声惊梦"的细节,将旅途漂泊的孤寂、物是人非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特别是结尾三句,用"易老""多愁""独写"层层递进,把文人特有的敏感多情展现得十分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