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园宴诗

常闻昆阆有神仙。云冠羽佩得长年。
秋夕风动三珠树。春朝露湿九芝田。
不如邺城佳丽所。玉楼银阁与天连。
太液回波千丈映。上林花树百枝然。
流风续洛渚。行云在南楚。
可怜白水神。可念青楼女。
便妍不羞涩。妖⑴艳工言语。
池苑正芳菲。得戏不知归。
媚眼临歌扇。娇香出舞衣。
纤腰如欲断。侧髻似能飞。
南楼日已暮。长檐鸟应度。
竹殿遥闻凤管声。虹桥别有羊车路。
携手傍花丛。徐步入房栊。
欲眠衣先解。半醉脸逾红。
日日相看转难厌。千娇万态不知穷。
欲积压妾心无剧已。明月流光满帐中⑵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,通过对比展现人间欢愉的魅力。

前半部分用神话仙境做铺垫:提到昆仑山上的神仙、云雾缭绕的仙树灵芝,但这些缥缈的仙境景象,在诗人眼中都比不过邺城(古代繁华都城)的真实美景。这里用"玉楼银阁""太液池""上林苑"等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象,展现人间的极致奢华。

后半部分笔锋一转,聚焦在生动的世俗欢乐上:像水神般灵动的青楼女子们毫不做作,她们在花园里嬉戏忘返。诗人用电影镜头般的细节描写——转动的歌扇、飘香的舞衣、仿佛要折断的纤腰、飞扬的发髻,把女子们的妩媚鲜活地呈现出来。

最后转入温情私密的场景:暮色中南楼听乐、虹桥漫步,恋人们携手赏花、缓步入房。特别是"半醉脸逾红"这个细节,把微醺时的娇羞刻画得入木三分。结尾的"明月流光满帐中"既点明时间,又给整个欢愉的夜晚蒙上一层柔美的月光滤镜。

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先用仙境之美作对比,反而凸显了人间情爱的真实动人。那些生动的肢体描写、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(如跳舞时几乎要断的细腰),让千年前的欢愉场景至今读来仍跃然纸上。诗人不是在说教,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,记录下这些鲜活的生命力瞬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