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的寂静画面,充满了孤独感和时光流逝的意味。
前两句写景:十月的山林透着寒意,树叶已经稀疏,但霜花还未消散,古老的青苔依然肥厚茂盛。这里用"木叶稀"和"苔肥"的对比,既写出了秋意已深,又暗示了生命力的顽强。
后两句转入人事:草药房的门紧紧关闭,不知主人去了哪里,只听见空旷的江面上传来老雁的鸣叫声。"药房深闭"给人神秘感,"卧听"二字则表现出一种闲适中的孤独。老雁的叫声更增添了时光流逝、岁月沧桑的感慨。
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,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深秋山林的寂寥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"寒"、"稀"、"老"等字眼,以及紧闭的药房、孤独的老雁等意象,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最妙的是最后一句,让读者仿佛也能听到那空旷江面上传来的雁鸣,余韵悠长。
汪楫
(1626—1689)江南休宁人,居扬州,字舟次,号悔斋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,授检讨。曾充册封琉球正使。旋为河南府知府,官至福建布政使。早负诗名,与汪懋麟并称“二汪”。有《悔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