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明院

斋宿虚閒只净明,俗氛暂洗觉身轻。
半山云脚炊烟湿,一枕松声涧水鸣。
对语老禅真法器,译经新谛出僧檠。
归翻贝叶莲花颂,犹带招提月影清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净明院静修时的清净体验,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。

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寺院暂别尘世,身心变得轻松。"斋宿虚閒"指吃素静修的生活,"俗氛暂洗"比喻世俗烦恼像污垢一样被洗净。

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寺院环境:半山腰的云雾像炊烟一样湿润,枕边能听到松涛与溪流合奏的自然音乐。老禅师谈吐不凡像得道高人,年轻僧人翻译佛经时连灯架(僧檠)都透着智慧光芒。这里"云脚炊烟"的比喻特别巧妙,把山雾比作人间烟火,却又透着仙气。

最后两句写离开时的余韵:诗人带着佛经(贝叶经)和赞美诗(莲花颂)归去,身上仿佛还沾着寺院月光。这个"带月光"的写法既写实(可能真在月夜离开),又象征心灵被佛法浸润后的澄澈。

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:从沐浴更衣的轻松,到山水禅房的清幽,再到与僧人论道的启迪,最后满载而归。最动人的是那种"不着一字尽得风流"的含蓄——通篇没写"修行""悟道",但每个画面都在传递静修带来的心灵洗涤。

郑清之

郑清之(1176—1251)南宋大臣。初名燮,字德源、文叔,别号安晚,庆元道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嘉泰二年进士及第。历官光禄大夫,左、右丞相,太傅,卫国公(齐国公)等。淳祐末年,元兵大举侵宋,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,未能实施,而后退仕隐居,諡忠定,著有《安晚集》六十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