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茅峰清溪至岭半返余与燮公跨绝顶望湖向晚送至山下石桥别

谁堪霞举阻危艰,一振豪情绝岭攀。
山涌湖光开眼界,翠缠人语落松间。
凌风云倦常辞树,破石泉清肯恋山。
相送桥头怜复别,苍茫疏雨怅孤还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山远眺又依依惜别的过程,充满豪情与细腻情感的交织。

前两句写登山时的豪迈——"谁能在霞光中克服艰险攀登高峰?唯有振作豪情向上"。用"霞举"形容高山云雾缭绕的美景,同时暗示攀登的难度。

中间四句是山顶所见:湖水波光令人眼界大开,松林间传来人语声(可能是同行的燮公)。这里用"翠缠人语"的写法很妙,把说话声比作缠绕在青翠山林间的丝带。接着用拟人手法:飞累的云彩离开树梢,清澈的泉水不甘心困在山中,暗示诗人也不愿久留。

最后两句写送别:在石桥头依依惜别,独自冒着小雨怅然返回。"怜复别"三个字特别动人,既有不舍,又不得不分离。整首诗从豪迈登山到怅然独归,情感起伏自然,就像我们生活中经历的美好相聚与离别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