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初临 雨泊洴练

柳尽笼桥,罾多界浦,片帆闪碎波光。鴳浪堆中,笛声散入微茫。

落花时候鸣榔。笑洴来、雪练何长。沙禽野鸭,啼晴唤阴,飞触船窗。

飒焉飓作,倏尔溪昏,盘涡瀄汨,紫凤腾骧。涛奔万马,依稀屋瓦昆阳。

且泊轻航,贳香醪、暂浣愁肠。渐昏黄。烟潭水楼,尽点银釭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江边风雨变幻的生动画面,充满了动态美和戏剧性。

上片(前半部分)像一组电影镜头: 1. 开篇用"柳树遮桥""渔网隔水"的静景开场,突然帆船划过,水面波光碎成一片金光。 2. 接着镜头转向浪花中的水鸟,悠远的笛声渐渐消失在暮色里。这时传来渔人敲船的声音,原来是在笑说打上来的鱼白得像长长的丝绸。 3. 最后沙洲上的水鸟们忽而欢叫忽而低鸣,时不时还撞到船窗上,充满野趣。

下片(后半部分)风云突变: 1. 狂风骤起,溪水瞬间变暗,漩涡像开锅般翻滚,浪花里仿佛有紫色凤凰在飞腾。 2. 大浪如万马奔腾,让人想起古代昆阳之战的震撼场面。面对这险境,词人选择停船靠岸。 3. 买酒浇愁时,暮色已笼罩江面。最后镜头定格在亮起灯火的水边小楼,像黑暗中的点点星光。

全词最妙处在于: 1. 用"雪练""紫凤""万马"等比喻让自然景观活起来 2. 通过"飒焉""倏尔"等词展现天气骤变的戏剧性 3. 从悠闲到惊险再到平静的情绪起伏,就像坐过山车 4. 最后灯火点亮的结尾,在动荡后给人温暖安定感

就像看一部自然纪录片,既有细腻的特写(撞窗的水鸟),又有震撼的大场面(万马奔腾的浪涛),最后回归人间烟火(亮灯的酒楼),展现了中国文人"既敬畏自然又享受生活"的独特情怀。

陈维崧
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