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左军马图卷
将军西征过昆仑,战马渴死心如焚。
策勋脱鞍泻汗血,一饮瑶池三尺雪。
身如飞龙首渴乌,白光照夜瞳流月。
长河冻合霜草干,骏骨削立天风寒。
木牛沉绝粮道阻,中军饿守函谷关。
太平此马惜遗弃,往往驽骀归天闲。
区区刍粟岂足豢,忠节所尽人尤难。
摩挲图画不忍看,万古志士空长叹。
策勋脱鞍泻汗血,一饮瑶池三尺雪。
身如飞龙首渴乌,白光照夜瞳流月。
长河冻合霜草干,骏骨削立天风寒。
木牛沉绝粮道阻,中军饿守函谷关。
太平此马惜遗弃,往往驽骀归天闲。
区区刍粟岂足豢,忠节所尽人尤难。
摩挲图画不忍看,万古志士空长叹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匹战马的悲壮命运,借此隐喻忠诚之士的坎坷遭遇。
开篇用将军西征的宏大背景,带出一匹战马因缺水而死的惨状。"渴死心如焚"既写马也写人,将军看着爱马死去却无能为力。接着用"汗血宝马"的典故,写这匹神骏曾立下战功,如今却只能痛饮瑶池雪水解渴,暗示英雄落魄的处境。
中间八句用强烈对比:先刻画战马生前的英姿——眼睛如月光般明亮,奔跑时像飞龙般矫健;再写它死后凄凉——长河结冰、霜草干枯,只剩嶙峋马骨立在寒风中。通过"木牛流马粮道断"的典故,揭示军队陷入绝境,连累忠勇战马被遗弃的命运。
最后四句点明主旨:太平年代,真正的千里马反被弃用,劣马却受优待。就像忠义之士,他们不图温饱回报,只求尽忠报国,却往往遭遇不公。诗人抚摸画作感慨万千,道出古今志士共同的无奈——空有抱负却难遇明主。
全诗妙在"借马写人":表面是悲悯战马,实则叹息人才被埋没。那些"渴死的战马",正是现实中怀才不遇的忠臣义士的化身。诗人用战马的金戈铁马之气,写出了知识分子心中的块垒。
唐珙
唐珙,字温如,元末明初诗人,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其父南宋义士、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,重新安葬,并植冬青为识。在乡里以诗知名,但所作传世不多。生平仅略见于《御选元诗》卷首《姓名爵里》 、《元诗选补遗》小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