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

长途一缕蚀山腰,麕至时逢伐木樵。
地僻乍存三两户,溪多何止百千桥。
小园处处花相接,远望重重雪未消。
半壁已惊千丈落,登峰犹自路迢迢。¤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皖南山区的旅途画卷,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山野的独特魅力。

开篇用"一缕山路"的比喻,生动刻画出盘山小道的纤细险峻,伐木樵夫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。接着用数字对比——"三两户"人家与"百千桥"的溪流,突显了山区的地广人稀与水系纵横。

诗人巧妙运用色彩与温度的反差:近处是春花烂漫、处处相接的温暖景象,远处却是积雪未消的寒冷画面,一近一远之间形成强烈视觉冲击。最后以"半壁千丈"的险峻与"路迢迢"的漫长收尾,既展现了山势的雄伟,又暗含旅途的艰辛。
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却通过细腻观察和巧妙对比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条蜿蜒山路上,感受着皖南山区特有的宁静与壮美。

袁中道

(1570—1623)明荆州府公安人,字小修。袁宏道弟。初随兄宦游京师,交四方名士。万历四十四年进士。官至南京吏部郎中。与兄袁宗道、袁宏道并称三袁,为“公安派”代表作家。有《珂雪斋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