鹪鹩赋
鹪鹩,小鸟也,生于蒿莱之间,长于藩篱之下,翔集寻常之内,而生生之理足矣。色浅体陋,不为人用,形微处卑,物莫之害,繁滋族类,乘居匹游,翩翩然有以自乐也。彼鹫鹗惊鸿,孔雀翡翠,或淩赤霄之际,或托绝垠之外,翰举足以冲天,觜距足以自卫,然皆负矰婴缴,羽毛入贡。何者?有用于人也。夫言有浅而可以托深,类有微而可以喻大,故赋之云尔。
何造化之多端兮,播群形于万类。惟鹪鹩之微禽兮,亦摄生而受气。育翩翾之陋体,无玄黄以自贵。毛弗施于器用,肉弗登于俎味。鹰鹯过犹俄翼,尚何惧于罿罻。翳荟蒙笼,是焉游集。飞不飘扬,翔不翕习。其居易容,其求易给。巢林不过一枝,每食不过数粒。栖无所滞,游无所盘。匪陋荆棘,匪荣茞兰。动翼而逸,投足而安。委命顺理,与物无患。
伊兹禽之无知,何处身之似智。不怀宝以贾害,不饰表以招累。静守约而不矜,动因循以简易。任自然以为资,无诱慕于世伪。雕鹖介其觜距,鹄鹭轶于云际。稚鸡窜于幽险,孔翠生乎遐裔。彼晨凫与归雁,又矫翼而增逝。咸美羽而丰肌,故无罪而皆毙。徒衔芦以避缴,终为戮于此世。苍鹰鸷而受譄,鹦鹉惠而入笼。屈猛志以服养,块幽絷于九重。变音声以顺旨,思摧翮而为庸。恋钟岱之林野,慕陇坻之高松。虽蒙幸于今日,未若畴昔之从容。
海鸟鶢鶋,避风而至。条枝巨雀,踰岭自致。提挈万里,飘飖逼畏。夫唯体大妨物,而形瑰足玮也。阴阳陶蒸,万品一区。巨细舛错,种繁类殊。鹪螟巢于蚊睫,大鹏弥乎天隅。将以上方不足,而下比有余。普天壤以遐观,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?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鹪鹩赋》通过描写一只不起眼的小鸟,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智慧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1. 小角色的生存智慧 诗人用鹪鹩这种灰扑扑的小鸟对比孔雀、老鹰等华丽猛禽,揭示了一个反常识的道理:越是不起眼的存在,反而活得越自在。鹪鹩不需要漂亮的羽毛吸引目光,不需要强壮的体魄争夺地盘,它住在杂草丛里,吃几粒米就能饱,反而躲过了被猎杀、被进贡的命运。这就像生活中那些低调的普通人,往往比风云人物活得更安稳。
2. 对"有用即危险"的讽刺 诗中列举了各种"有用"的动物:孔雀的羽毛被做成装饰,大雁的肉被端上餐桌,老鹰被驯养成猎鹰,鹦鹉被关在笼子里学舌。它们都因为"有利用价值"而失去自由甚至生命。这让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,过分追求"被需要""被认可"反而可能成为束缚,就像现在很多人为名利所累的状态。
3. 道家思想的自然观 最后一段升华到哲学思考:宇宙万物本就没有绝对的大小贵贱。小到能在蚊子睫毛上筑巢的虫子,大到展翅千里的鹏鸟,都是自然的一部分。作者提出:我们何必非要比较谁更了不起?像鹪鹩这样安于本分、知足常乐,或许才是真正的通透。这种思想与老庄"顺应自然"的智慧一脉相承。
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,它用小鸟的故事戳破了世俗的成功学——不是所有生命都必须活成耀眼的模样。在人人追逐"更大更强"的时代,这种提醒格外珍贵:真正的自由,可能就藏在简单的生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