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缕曲 采石矶
采石江边路。
截中流、危矶孤耸,大江门户。
多少英雄成败事,分付江潮记取。
曾听惯、连江鼙鼓。
千载战功垂赫赫,常开平、远轶韩擒虎。
吞建业,压牛渚。
十年群盗纷如鼠。
诸葛君、是真名士,手挥白羽。
斥堠至今烽火息,依旧青山绿树。
供过客、登临怀古。
埋骨诗人同不朽,恰长江、坟傍青莲墓。
寻往迹,几倾慕。
截中流、危矶孤耸,大江门户。
多少英雄成败事,分付江潮记取。
曾听惯、连江鼙鼓。
千载战功垂赫赫,常开平、远轶韩擒虎。
吞建业,压牛渚。
十年群盗纷如鼠。
诸葛君、是真名士,手挥白羽。
斥堠至今烽火息,依旧青山绿树。
供过客、登临怀古。
埋骨诗人同不朽,恰长江、坟傍青莲墓。
寻往迹,几倾慕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金缕曲·采石矶》用豪迈又带着历史沧桑的笔调,描绘了长江边采石矶的壮阔景色和深厚历史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1. 地理与历史的震撼碰撞 开篇就像航拍镜头:采石矶像一把利剑插在江心("截中流、危矶孤耸"),这里是长江的咽喉要道。作者用"大江门户"四个字,立刻让人感受到千军万马在此厮杀的肃杀感。提到常遇春(常开平)比隋朝名将韩擒虎更显赫的战功,就像在说:"看!这片江水记得所有英雄故事。"
2. 英雄与文人的隔空对话 下半阕笔锋一转,用"群盗纷如鼠"反衬诸葛亮这样的真名士——羽扇一挥就平定乱世。最妙的是把战场遗迹(斥堠烽火)和永恒的自然(青山绿树)对比,仿佛在说:战火会熄灭,但山河与英雄精神长存。当提到李白(青莲)墓就在江边时,战场与诗魂奇妙地融为一体,让人突然明白:原来刀剑和笔墨都能不朽。
3. 穿越时空的旅行指南 最后四句像在邀请读者:来吧!站在这里你能触摸到三种永恒——战将的功业(常遇春)、文人的风骨(诸葛亮)、诗仙的浪漫(李白)。"寻往迹,几倾慕"不是简单的怀古,而是说当我们登临时,自己也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。
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:它不只是在讲历史故事,而是让读者站在采石矶上,亲眼看见江水如何把铁血战功、文人风雅和诗意人生都酿成了醇厚的中国精神。这种将地理、历史、人文揉为一体的写法,就像用文字建造了一座立体的纪念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