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鹤庐诵芬录题辞

吾闻古人重述德,显扬自是子孙职。
鼎铭况有称美例,留与后人作矜式。
林君有录号诵芬,远随雁足广徵文。
𡟒以新诗灿珠玉,题辞和韵日纷纭。
老我颓唐无一字,数劳双鲤迢迢至。
五日画水十日石,岂有王宰留名意。
君家累世盛书香,附增廪贡姓名扬。
鹿鸣宴上还分席,枢曹学博尽才良。
陵谷变迁制度改,大中小学续前光。
君更琴堂开昼锦,煌煌墨绶垂铜章。
且喜馀庆承积善,黄巾不犯郑公乡。
披录读诗一长叹,吉凶还凭先泽判。
由来祸福本无门,休徵咎徵徒月旦。
善善从长共表彰,永作家乘史评看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林鹤庐的人编了一本记录家族美德的册子《诵芬录》,并邀请大家题诗赞美。诗人通过这个故事,表达了对传承家族美德、重视教育的赞赏。

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:

1. 开头先说古人重视记录祖先美德,这是子孙的责任。林鹤庐编的这本《诵芬录》就像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,是用来给后人做榜样的。很多人写了赞美诗,但诗人谦虚地说自己写不出好诗。

2. 中间赞美林家世代书香门第,祖上有人做过官、参加过重要宴会,后代也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制度。特别表扬林鹤庐本人既有学问又做官,保护家乡免受战乱("黄巾"借指动乱)。

3. 最后诗人感慨说,读这些记录让人感叹家族兴衰其实取决于祖先积德。祸福虽然难以预测,但记录善行永远有意义,这些文字会成为珍贵的家族历史。
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 - 用简单比喻(如青铜器铭文)讲大道理 - 通过一个家族故事,反映中国重视家风传承的传统 - 最后升华到"积善之家必有余庆"的智慧 - 虽然是古诗词,但讲的道理今天依然适用,比如记录家族历史、重视教育等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