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母节义词

迢迢南海水,波浪无晨暮。一苇万里航,逢彼蛟鳄怒。

良人竟漂溺,浩荡随烟雾。海水无时枯,妾恨何由诉。

担将沃焦石,去筑良人墓。之死弗二天,秉节金石固。

茕茕膝下雏,爱惜如宝璐。尘凝玉镜台,肯怨芳年度。

床前明月光,照妾见情愫。儿大羽翼成,岂不怀乳哺。

春晖照高堂,丛萱湛晨露。母兮喜及养,母也增哀慕。

金坚金可镕,松坚松可蠹。贞哉陈母节,永言垂竹素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陈母节义词》讲述了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,如何在艰难中坚守节操、抚养孩子的感人故事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
1. 灾难与悲痛 开篇用"南海的巨浪日夜翻滚"的画面,比喻丈夫遭遇海难的突然("良人竟漂溺")。海水永远不干涸,就像妻子的怨恨永远无法消解。最震撼的是她"挑着能吸干海水的神石去筑坟"的想象,这种夸张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她刻骨铭心的痛苦。

2. 母亲的坚韧 面对命运打击,她做出两个选择: - 像"金石般坚固"地守节,连梳妆镜落灰也不在意("尘凝玉镜台"指不再打扮) - 把全部的爱倾注给"像美玉般珍贵"的幼子,诗中用"床前月光"这个温馨画面,展现她深夜凝视孩子的温柔

3. 生命的传承 当孩子长大("羽翼成"),故事迎来温暖转折: - 孩子反哺母亲("春晖照高堂"用阳光比喻孝心) - 结尾用"真金会被熔,青松会生虫"对比,突出陈母的节操比金坚、比松韧,必将被历史铭记("垂竹素"指载入史册)

全诗最动人的是矛盾情感的平衡:既有"海水无时枯"的绝望,又有"丛萱湛晨露"的希望;既写孤儿的"茕茕"弱小,又写成长后的反哺力量。这种真实复杂的情感,让古代节妇形象变得有血有肉。

陆仁

元河南人,寓居昆山,字良贵,号樵雪生,又号乾乾居士。沈静简默,明经好古。工诗文,善书。馆阁诸公推重之,称为陆河南。有《乾乾居士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