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乡村图景,充满了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美感。
前两句写风与草:西风猛烈地吹动着旅人的衣裳,茫茫枯草在暗淡的夕阳下摇曳。这里用"猎猎"形容风声,让人仿佛听到秋风呼啸;"澹斜晖"则画出夕阳无力的光线,共同营造出秋日的苍凉感。
中间四句像一组镜头:暮色中,牛羊从雾气笼罩的山坡下来归家;带着寒意的炊烟里,鸟雀飞回树林;远处寺庙传来稀疏的钟声,村庄里灯火渐亮,柴门陆续关闭。这些画面有远有近,有声音有光影,把黄昏时分万物归巢的安宁感生动展现。特别是"树带寒烟"的描写,既点明秋意,又让整个画面像蒙上一层薄纱。
最后两句笔锋一转:突然看见林梢升起新月,清冷的月光照着诗人乘车从青翠山间驶下。这里的"喜"字很关键,前面都是客观描写,到这里突然透出主观情绪——在萧瑟秋景中,新月的出现带来了惊喜和希望。
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,从风声草色到钟声灯火,最后以月光收尾,在苍凉中藏着温暖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,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,以及在旅途中的孤寂与慰藉。特别是最后新月的出现,像是给整幅秋景图点亮了一盏温柔的灯。
于谦
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。汉族,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。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,得到明宣宗器重,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。明英宗时期,因得罪王振下狱,后释放,起为兵部侍郎。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,郕王朱祁钰监国,擢兵部尚书。于谦力排南迁之议,决策守京师,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。瓦剌兵逼京师,督战,击退之。论功加封少保,总督军务,终迫也先遣使议和,使英宗得归。天顺元年因“谋逆”罪被冤杀。谥曰忠肃。有《于忠肃集》。于谦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