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旧游赠别杜君还益津

往与羽人曾结沧洲期,醉骑鲸鱼跃天池。
北走幽都摩碣石,所历至今皆见之。
泽国波光秋潋滟,津亭月色晓参差。
山夹疏钟和雪度,楼栖断角引霜吹。
兰园坐送流莺乱,华观行闻住鹤悲。
别来几度斜阳里,平曲风烟劳梦思。
安得狂心化为浪,去随流水到天涯。
偶向燕城逢杜子,为我立马欢相持。
自言家在碣石西,石西易水清沦漪。
易州风帆日日至,佳人何事重来迟。
重来易迟去易远,便欲从君川路返。
岁年冉冉思无限,诗成雁过云涛晚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杜君重逢又别离的复杂情感,同时融入了对往昔游历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:

第一部分(前六句):回忆往昔壮游 诗人回忆年轻时和杜君("羽人"指仙人般的朋友)一起浪迹天涯的豪迈时光——他们像醉汉一样骑着鲸鱼在天池遨游(夸张的想象,表现少年意气),北上幽州触摸过碣石山(今河北昌黎,秦始皇刻石碑处)。这些经历至今历历在目,就像眼前还能看到当年水乡的秋波、渡口晨光中的月色、山间伴着雪声的钟鸣、城楼上带着寒霜的号角声。这些意象充满动感("跃""走""度""引"等动词),构成一幅声色交融的江湖行旅图。

第二部分(中间八句):抒写思念与重逢 诗人用"兰园华观"(高雅场所)中莺啼鹤唳的意象,暗示别后独自徘徊的孤寂。多年间,他常在夕阳里望着弯曲的河道思念友人,甚至幻想自己变成浪花追随流水去天涯寻找对方。直到某天在燕城(北京)意外重逢,杜君骑着马与他激动相拥——这里"欢相持"三个字活画出两人紧握双手的喜悦。

第三部分(最后八句):感慨聚散无常 杜君说起家乡在碣石以西的易水河畔(荆轲刺秦前唱"风萧萧兮易水寒"的地方),那里每天都有船帆往来,却迟迟等不到想见的人。诗人闻言触动,想到人生聚少离多("重来易迟去易远"),恨不能立刻随友人顺流返乡。结尾最妙:当诗写成时,只见大雁飞过暮云翻滚的天空——这个开放式画面让所有思念、豪情、怅惘都融化在苍茫暮色中。

诗歌魅力在于: 1. 时空跳跃感:过去与现在、现实与幻想自由切换,像电影蒙太奇; 2. 矛盾情感的交织:重逢的欢喜中渗透着对岁月流逝的无奈; 3. 江湖气的浪漫:鲸鱼、天池、易水等意象充满侠客般的飘逸感; 4. 结尾留白:用雁影云涛收束,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。

就像我们现代人翻看老照片时,既怀念当年一起冒险的疯狂,又感慨如今各奔东西的惆怅,最后所有情绪都化作朋友圈里一张夕阳配图——这首诗正是用古典语言表达了这种永恒的人生况味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