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通河伯祠晚眺

水神祠下晚维舟,閒倚穹碑诵《远游》。
西日射云明兽几,北风吹土集貂裘。
漳川近绕幽燕出,汶水分兼济漯流。
过客岂知疏凿苦,当时荷锸几人愁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在会通河伯祠停船眺望的所见所感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,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劳动人民的艰辛。

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将船停在河伯祠下,悠闲地靠着高大的石碑诵读《远游》诗篇,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带怀古的氛围。

中间四句用鲜明的画面展现眼前景象:夕阳穿透云层照亮了祠堂的兽形几案,北风卷着尘土扑向行人的貂裘。远处的漳川河水环绕着幽燕大地流淌,汶水则与济水、漯河交汇奔流。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北方河水的壮阔,又暗示了水系交汇的复杂。

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:过往的行人哪里知道当年开凿这些河道的艰辛,当年那些扛着铁锹的劳动者,不知经历了多少愁苦。这里通过对比"悠闲眺望的过客"和"艰辛劳作的古人",突出了水利工程背后的血汗代价,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
全诗以景入情,由眼前的风物联想到历史的沧桑,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,让读者在欣赏河川壮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历史沉淀的重量。

傅若金

傅若金(1303—1342) 字与砺,一字汝砺,元代新喻官塘(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)人。少贫,学徒编席,受业范椁之门,游食百家,发愤读书,刻苦自学。后以布衣至京师,数日之间,词章传诵。虞集、揭傒斯称赏,以异才荐于朝廷。元顺帝三年(1335),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(今越南),当时情况复杂,若金应付自如,任务完成出色。安南馆宾以姬,若金却之去,并赋诗以言节操。欧阳玄赞其“以能诗名中国,以能使名远夷”。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,年四十而卒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