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猎渭川献诗

尝闻夏太康,五弟训禽荒。我后来冬狩,三驱盛礼张。
顺时鹰隼击,讲事武功扬。奔走未及去,翾飞岂暇翔。
非熊从渭水,瑞翟想陈仓。此欲诚难纵,兹游不可常。
子云陈羽猎,僖伯谏渔棠。得失鉴齐楚,仁思念禹汤。
雍熙亮在宥,亭毒匪多伤。辛甲今为史,虞箴遂孔彰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一首讽谏诗,通过打猎的场面劝诫统治者要节制欲望、施行仁政。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,语言生动形象,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。

开头先讲反面教材:夏朝太康沉迷打猎不理朝政,导致亡国(就像用"五弟训禽荒"这个典故提醒皇帝别学坏榜样)。接着描写眼前盛大的冬猎场面:鹰隼出击、武士列队,猎物惊慌逃窜("翾飞岂暇翔"用鸟雀乱飞的形象写猎物的慌乱)。

中间用"非熊""瑞翟"两个吉祥典故(姜太公遇周文王、陈仓山发现神鸟的故事),表面夸赞这次打猎,实际暗含劝诫——再好的娱乐也要适度。就像引用子云、僖伯这些历史名臣劝谏的故事,提醒皇帝要吸取齐楚两国因享乐亡国的教训。

最后点明主旨:真正的好皇帝应该像大禹商汤那样仁德治国("仁思念禹汤")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结尾用"虞箴"这个史官记录帝王过失的典故,委婉表示自己写这首诗就是为了劝谏。

全诗妙在把严肃劝诫藏在热闹的狩猎描写里,就像先给皇帝看精彩"打猎纪录片",再悄悄递上"治国建议书"。这种"讲故事说道理"的方式,比直接说教更让人容易接受。

魏知古

魏知古(647年-715年),深州陆泽人(今河北深州),唐朝宰相。魏知古进士及第,历任著作郎、凤阁舍人、卫尉少卿、吏部侍郎、晋州刺史、黄门侍郎、右散骑常侍。他上疏劝谏唐睿宗,反对修建道观,被拜为宰相,担任户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。唐玄宗继位后,魏知古又升任侍中,进封梁国公。开元二年(714年),魏知古因与姚崇不睦,遭其谗害,被罢为工部尚书。开元三年(715年),魏知古病逝,追赠幽州都督,谥号忠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