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

暗室生云叶,灵岩吐石膏。
何人吹玉笛,缥缈落青涛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云雾缭绕、神秘灵动的自然美景。

前两句写景:昏暗的山洞里飘出云雾,像树叶一样轻盈;灵秀的山岩间喷涌出石钟乳,像凝固的白色浪花。这里用"云叶"形容云雾的轻盈飘逸,用"吐石膏"形容钟乳石的自然生长,把静态的景物写得充满生命力。

后两句由景及情:不知是谁在吹奏玉笛,那悠扬的笛声仿佛化作青色的波涛,在缥缈的云雾间回荡。诗人通过笛声这个听觉意象,把眼前的云雾想象成波涛,让整幅画面活了起来。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,既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壮阔,又给景物增添了诗意和音乐美。

全诗短短二十字,却通过视觉(云、岩)、听觉(笛声)、想象(青涛)的多重感受,把庐山写得既真实又梦幻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,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庐山奇景的惊叹和陶醉。

张时彻

(1500—1577)浙江鄞县人,字维静,一字九一,号东沙。受业于族子张邦奇,治程朱学。嘉靖二年进士。历官福建、云南、山东、湖广、四川,所至有政绩,终官南京兵部尚书。五十三岁罢官里居。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。有《明文范》、《善行录》、《救急良方》、《芝园定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