蓦山溪·寒食,依芦川体
好春百五,换得新槐火。
明日是清明,曾不见、山塘画舸。
冬郎避地,无伴倚南楼,寒具设。
冷淘供、佳节无聊过。
开元旧典,香用黄绫裹。
何处哭冬青,还自念、梅湾(村名。)茶磨(山名。两地皆近石湖先茔所在。)。
牛医追养,读到柳州文,心恻恻。
泪盈盈,弹上梨花朵。
明日是清明,曾不见、山塘画舸。
冬郎避地,无伴倚南楼,寒具设。
冷淘供、佳节无聊过。
开元旧典,香用黄绫裹。
何处哭冬青,还自念、梅湾(村名。)茶磨(山名。两地皆近石湖先茔所在。)。
牛医追养,读到柳州文,心恻恻。
泪盈盈,弹上梨花朵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寒食节(古代清明节前一两天的节日)时的感伤情绪,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:
1. 节日冷清:开头说春天已经过了一百零五天(寒食节),人们按习俗用新槐木取火。但本该热闹的节日,作者却孤独一人——没有游船画舫的热闹,只能独自在南楼吃冷食(寒具、冷淘都是寒食节吃的冷餐),过得非常寂寞。
2. 思念故人:中间部分提到"开元旧典"(唐代盛世的典故)和"冬青"(常象征忠贞),暗含对过去的怀念。特别提到"梅湾""茶磨"两个靠近祖坟的地名,流露出对已逝亲人的思念,就像宋代遗民哭祭冬青树一样悲伤。
3. 深情落泪:结尾说读唐代柳宗元的悼亡文章时(柳州文指柳宗元《祭弟文》),联想到自己无法祭扫先人坟墓,内心酸楚,眼泪滴落在梨花上。这个画面把无形的哀愁化作可见的泪与花,格外动人。
全词用寒食节的特殊氛围(禁火吃冷食)烘托孤独,通过对地名、典故的巧妙运用,把节日习俗、个人处境和家国情怀糅合在一起。最后"泪弹梨花"的细节,让抽象的伤感变得具体可感,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