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南宜濛子解渴水歌

广州园官进渴水,天风夏熟宜濛子。百花酝作甘露浆,南国烹成赤龙髓。

棕榈亭高内撤餐,梧桐井压沧江乾。柏观金茎擎未湿,蓝桥玉臼捣空寒。

小罂封出香覆锦,古鼎贡馀声撼寝。酒客心情辟酒兵,茶僧手段侵茶品。

阿瞒口酸那得梅,茂陵肺消谁赐杯。液夺胡酥有气味,波凝海椹无尘埃。

向来暑殿评汤物,沉木紫苏闻第一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岭南特产的解渴饮品"宜濛子水"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它的珍贵与美味。

开篇说广州官员进献解渴水,这种饮品是用夏天成熟的宜濛子果实制作的。诗人用"百花酿成的甘露"和"南方烹制的龙髓"来形容它的珍贵,就像神仙饮品一样。制作过程也很讲究,在高大的棕榈亭里准备,用深井水(梧桐井)来熬煮。

中间部分写包装和效果:用精美的小瓶密封,香气扑鼻;用古鼎熬煮的声音都能震动宫殿。这饮品既能满足酒客的瘾,又比茶更胜一筹。接着用曹操望梅止渴和汉武帝求仙药的典故,说这饮品比那些传说更解渴。

最后赞美它的品质:比北方胡人的酥油茶更有风味,比海边的桑葚汁更纯净。以前皇宫评比消暑饮品,沉木香和紫苏汤排第一,但暗示这宜濛子水可能更好。

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和历史典故,把一种普通的地方饮品写得如同仙露琼浆,展现了岭南特产的独特魅力,也反映了古人对消暑饮品的讲究和喜爱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