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隐赋附歌 其二
曾澜起兮风自飘,云溶溶兮连泬沉寥。
微风息兮波以平,云霏霏兮开杳冥。
重岩邈兮修已远,洄潭渺兮深复浅。
羽馀觞兮空馀罍,玉颜酡兮山已颓。
羲皇何以不复回,捐形弃世兮如我何哉。
金踊跃兮求莫耶,为不祥兮将奈何(以上二首檀栾子歌。)!
微风息兮波以平,云霏霏兮开杳冥。
重岩邈兮修已远,洄潭渺兮深复浅。
羽馀觞兮空馀罍,玉颜酡兮山已颓。
羲皇何以不复回,捐形弃世兮如我何哉。
金踊跃兮求莫耶,为不祥兮将奈何(以上二首檀栾子歌。)!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大隐赋附歌 其二》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世界,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和人物行为,表达了看破红尘、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。
开篇用风云变幻的画面拉开序幕:先是风起云涌的壮阔("曾澜起兮风自飘"),随后风平云散的宁静("微风息兮波以平"),就像人生起伏最终归于平淡。接着用"重岩""洄潭"这些幽深遥远的景物,暗示隐士远离尘世的孤独境界。
中间出现"羽馀觞""空馀罍"(酒杯酒器)和"玉颜酡"(醉颜)的意象,展现借酒消愁、醉眼看山的场景。当醉眼朦胧时,连巍峨高山都显得倾斜欲倒("山已颓"),这种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隐士醉心自然的洒脱。
结尾发出深沉的叩问:为何远古的纯真时代("羲皇"指伏羲氏代表的理想时代)一去不返?既然无法改变世界,不如抛弃形体世俗("捐形弃世")。最后用"金踊跃求莫耶"(宝剑鸣响求战)的典故反衬,说这样的锋芒毕露反招灾祸,不如隐居避世来得明智。
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"众人皆醉我独醒"的孤独感,以及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时,选择独善其身的智慧。诗人用风云山水为画布,以酒杯宝剑为点缀,画出了一幅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——既渴望作为,又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矛盾心态。
皇甫松
皇甫松,字子奇,自号檀栾子,睦州新安(今浙江淳安)人。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,宰相牛僧孺之外甥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皇甫松《醉乡日月》3卷。其词今存20余首,见于《花间集》、《唐五代词》。事迹见《历代诗馀》。 今有王国维辑《檀栾子词》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