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恩寺塔下避暑

古松凌巨塔,脩竹映空廊。
竟日闻虚籁,深山只此凉。
僧真生我静(一作敬),水淡发茶香。
坐久东楼望(一作上),钟声振(一作送)夕阳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慈恩寺塔下避暑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山寺的清凉与宁静。

前两句写景:古老的松树高耸入云,仿佛与巨大的佛塔比肩;修长的翠竹掩映着空寂的走廊。这里用"凌"字突出松树的挺拔,用"映"字表现竹影婆娑的幽静,一高一低构成立体画面。

中间四句写感受:整天听着风吹竹林的天然音乐(虚籁),在这深山中才能享受到如此清凉。僧人真诚的态度让我心境平和("静"字体现禅意),用清淡的泉水泡茶,反而更能激发茶香。这里"淡"字用得巧妙,暗示禅寺生活的朴素之美。

最后两句写时间流逝:久坐后向东楼眺望,听到晚钟声回荡在夕阳中。"振"字让钟声有了震动晚霞的力度,夕阳与钟声的搭配,既点明时间,又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悠远的余韵。

全诗没有直接说"热",却通过"此凉"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山寺的避暑之乐。诗人用松、竹、僧、茶、钟声这些典型意象,构建出一个超脱尘嚣的清凉世界,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。最妙的是结尾的钟声,仿佛把读者的思绪也带向了远方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