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杜甫诸将 其四

易将应看贼首函,到营又似勒枚衔。翻疑充国屯田守,岂有辛毗仗节监。

卧甲征夫听夜柝,捣砧思妇寄秋衫。祭风台畔樯乌转,枉费催开海舶帆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,同时融入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无意义的反思。

前两句写将军带着敌军首领的首级回营,士兵们却依然保持警惕(嘴里咬着木棍防止出声),暗示战争并未真正结束。"翻疑"两句借用历史人物(赵充国屯田守边、辛毗监督军队)的典故,讽刺当前将领既不像守边名将那样稳妥,也没有监军大臣的威严,军队管理混乱。

中间两句通过对比手法,展现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:一边是战士穿着盔甲在夜里站岗,一边是家中妻子捣衣料、寄寒衣,凸显战争导致家庭分离的痛苦。最后两句以"祭风台"(借东风典故)和战船白费力气为喻,暗指军事行动徒劳无功,白白耗费人力物力。

全诗通过具体场景和历史典故,表达了反战思想:战争不仅让士兵受苦,也让百姓家庭破碎,而许多军事行动最终只是徒劳。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,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无情与和平的可贵。

赵翼

赵翼(1727年~1814年1月10日)清代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字云崧,一字耘崧,号瓯北,又号裘萼,晚号三半老人,汉族,江苏阳湖(今江苏省常州市)人。乾隆二十六年进士。官至贵西兵备道。旋辞官,主讲安定书院。长于史学,考据精赅。论诗主“独创”,反摹拟。五、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,嘲讽理学,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,与袁枚、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。所著《廿二史札记》与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》、钱大昕《二十二史考异》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