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远行 咏延陵季子剑

寒星黯淡,青铜色、出匣惊飞风雨。龙鳞三尺,虎气千年,彷佛精灵堪语。

记得当时,曾带故人荒陇,此道于今如土。挹神光、重见冠裳楚楚。

宾旅。鸣佩中原历聘,只解识、寸心相许。回首苏台,鱼肠忽起,散乱长铍无数。

试吊要离坟草,鸱夷潮水,一样英雄难诉。对州来君子,恩仇忘否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以一把古剑为引子,讲述了一段关于信义与恩怨的春秋故事。

上阕从剑的外形写起:这把剑像寒夜星辰般幽暗,青铜剑鞘里藏着惊天锋芒。三尺剑身上龙鳞般的纹路,历经千年仍带着猛虎般的杀气,仿佛剑中住着会说话的精灵。这把剑的主人是春秋时吴国的季札,他曾带着剑去祭奠亡友徐君,践行"心许之诺"——即使对方已死,也要兑现承诺。如今这份情义已像尘土般被遗忘,唯有宝剑依然光彩夺目。

下阕转入历史风云:季札佩戴此剑出使中原各国,用诚信赢得尊重。但转眼吴国宫廷政变,鱼肠剑(另一把名剑)引发血案,刀光剑影中尽是背叛。词人来到要离(刺客)、伍子胥(被赐死投江)的遗迹前,感叹这些英雄的悲壮无人理解。最后对着季札的剑发问:真正的君子,是否真能像你那样忘却恩怨?

全词通过"剑"这个意象,对比了两种处世之道:季札的"心许之诺"代表纯粹的信义,而鱼肠剑引发的杀戮代表权力争斗。词人借古讽今,在刀光剑影的历史中寻找永恒的人性光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