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禹庙

削断龙门剑力间,遗祠终古鉴湖边。
昆墟到海曾穷地,石穴藏书不记年。
春色门墙花滴雨,晓光台殿水浮烟。
涂山万国梯航集,告禅录坛岂偶然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大禹庙的壮丽景象,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,赞颂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。

首联"削断龙门剑力间,遗祠终古鉴湖边"用夸张手法表现大禹劈山导河的非凡气概,他的祠堂永远矗立在鉴湖边。这里"剑力"的比喻让治水工程显得气势磅礴。

颔联"昆墟到海曾穷地,石穴藏书不记年"写大禹踏遍千山万水治水,留下的典籍已难考年代。"穷地"二字突出他走遍天下的艰辛,"不记年"则增添了历史厚重感。

颈联笔锋一转,描写眼前美景:庙墙边的春花滴着雨露,晨光中的殿宇笼罩水雾。这两句用"滴雨""浮烟"的细腻笔触,营造出朦胧诗意的氛围,让庄严的庙宇多了几分灵动。

尾联升华主题:当年万国来朝的场景,岂是偶然?用"梯航集"展现各国使者翻山越岭来朝见的盛况,暗含对大禹功业的赞叹。最后反问句强调这一切都是大禹德政的必然结果。

全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、壮阔与柔美相结合。前四句写大禹功绩,后四句写庙宇风光,最后落点到历史意义。通过时空转换,让读者在欣赏美景时自然联想到大禹的伟大,达到借景抒怀的效果。诗中"剑力""穷地"等词刚劲有力,而"花滴雨""水浮烟"又柔美动人,刚柔相济的笔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。

齐唐

(987—1074)越州会稽人,字祖之。齐廓弟。仁宗天圣八年进士。两应制科秘阁皆首选,两对策皆在第一。言论切直,遭排去。后以著作佐郎知富阳,改南雄州签判。会交趾进麒麟,唐据史传非之,众服其博识。以职方员外郎致仕,筑庐于少微山以居。有《学苑精英》、《少微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