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明池游

三月天池上,都人袨服多。
水明摇碧玉,岸响集灵鼍。
画舸龙延尾,长桥霓饮波。
苑光花粲粲,女齿笑瑳瑳。
行袂相朋接,游肩与贱摩。
津楼金间采,幄殿锦文窠。
挈榼车傍缀,归郎马上歌。
川鱼应望幸,几日翠华过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金明池游》描绘了春日金明池畔热闹欢快的游园场景,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穿越回古代的"春游打卡地"。

开篇就像个广角镜头:三月春光明媚,池边挤满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。水面像晃动的碧玉,岸边传来鳄鱼皮鼓的声响(灵鼍指鳄鱼皮做的鼓)。这里用"碧玉"形容水波,用鼓声暗示热闹氛围,一下子激活了读者的视听感受。

中间部分用一连串特写镜头展现奢华游园会:雕龙画凤的游船拖着华丽尾饰,长桥像彩虹横卧水面。皇家园林里鲜花灿烂,少女们笑露皓齿。游人摩肩接踵,衣袖相碰——"行袂相朋接"这句特别形象,让人想起节假日景区人挤人的场景。

接着镜头转向更奢华的布置:渡口楼台金碧辉煌,帐篷宫殿装饰着锦绣花纹。人们带着酒具乘车而来,回程时骑在马上放声歌唱。这些细节透露出这是场高端春游派对,可能还是皇家组织的活动。

结尾来个俏皮的转折:河里的鱼儿都伸长脖子等着皇帝驾临呢!用拟人手法写鱼"盼着见皇帝",既点明这场春游可能有皇室参与,又给全诗添了份幽默感。

全诗就像部迷你纪录片,从大场面到小细节,从静景到动态,用"水明-岸响""画舸-长桥""苑光-女齿"等对仗句式,像拼积木般搭建出立体鲜活的游春图。最妙的是最后让鱼儿当观众,提醒我们:在这人间繁华之外,自然万物也在静静围观呢。

梅尧臣
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