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蟋蟀有感

秋声听不得,况尔发哀吟。
游子他乡泪,空闺此夜心。
已怜妆阁静,还虑塞垣深。
萧瑟西风紧,行看霜雪侵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以蟋蟀的哀鸣为引子,描绘了秋夜里的孤独与忧愁。诗人通过几个典型场景,将不同人群的思乡之情串联起来,展现了秋声引发的普遍伤感。

前两句直接点题:秋天的声音本就让人伤感,更何况是蟋蟀凄切的鸣叫。这里用"听不得"三个字,生动表达出人们面对秋声时那种难以承受的愁绪。

中间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切换,展现了三类人的秋思: - 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蟋蟀叫,不禁流下思乡泪 - 独守空房的女子在秋夜里辗转难眠 - 诗人还联想到边关将士,担心他们在寒冷边疆的处境

最后两句将意境推向更深的苍凉:西风越来越紧,眼看寒冬将至。这不仅是写天气变化,更暗示人生的艰难处境——就像无法阻挡的寒冬一样,人生的困苦终将到来。

全诗妙在从小小的蟋蟀声出发,牵连出游子、思妇、戍边将士等多重愁绪,最后上升到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,就像秋夜里的蟋蟀声,虽然细微,却能触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与忧思。

范姝

范姝,清女诗人。字洛仙,如皋人,范洛仙父母早亡,幼年失怙,在祖父、叔父关怀下成长。她天资慧敏,九岁时就因《咏新月》一诗名传乡里。祖父范盟鸥十分宝贝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女,把她婚配给名门之后李延公。诸生李延公,熟读诗书,写得一手好文章。婚后,琴瑟和谐,闺门酬唱,你赠我答,极笔墨之乐。耳鬓斯磨,唱和自多,但从不给别人看,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对青年夫妻能诗能画。天有不测风云,家庭遭难,丈夫亡故。从此,洛仙扫尽铅华,除却彩衫,散发长斋,青灯黄卷,风雨不辍。有《贯月舫集》问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