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灵山二首

何人题作一灵山,千古佳名不可刊。
欲识此声非浪得,试于高处一凭栏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用大白话讲,就是在夸灵山这地方名不虚传。

第一句"何人题作一灵山"像是自言自语:谁给这座山起了"灵山"这么绝的名字啊?其实是在用疑问句夸名字起得好,给人留下想象空间。

第二句"千古佳名不可刊"直接点赞:这名字好得能流传千年,根本不用改。"刊"是修改的意思,说这名字完美到挑不出毛病。

后两句更妙,诗人说:你要是不信这山配得上"灵"字,就亲自到高处看看!"凭栏"是靠着栏杆远望的意思,这里用动作代替语言,让人仿佛看见诗人指着远方说"你瞅瞅"。

全诗妙在: 1. 用聊天口气写诗,像跟朋友分享发现宝藏的兴奋 2. 不直接描写山多美,而是让你自己去验证,比直接夸更让人心动 3. "千古佳名"这种说法,把当下感受和历史感结合,显得特别有分量

就像现在有人说"这网红打卡点真的绝了!不信你上去自拍看看",既有说服力又勾起你的好奇心。

袁燮

(1144—1224)庆元府鄞县人,字和叔,号絜斋。师事陆九渊。孝宗淳熙八年进士。调江阴尉。浙西大饥,前往赈恤有方。宁宗即位,为太学正。庆元党禁起,以论去。召为都官郎官,迁司封郎官、国子祭酒。后为礼部侍郎。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,被劾罢。起知温州,进直学士。卒谥正献。有《絜斋集》、《絜斋家塾书钞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