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黄坝

三更好梦难,万里新愁独。
杜甫祠前江,薛涛井上竹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小诗用简洁的画面,道出了游子漂泊的孤独与乡愁。

前两句直白地写失眠夜的心境:半夜三更想做个好梦都难,漂泊万里时,新添的愁绪只能独自承受。"好梦难"和"新愁独"形成巧妙对照,梦里梦外都逃不开孤独。

后两句突然转入两个具体意象:杜甫祠堂前的江水,薛涛故居井边的竹林。这两个地名都是成都的文化地标(杜甫草堂和薛涛井),诗人不直接说想家,而是用他乡的景物勾起对故乡的联想——江水长流像不尽的愁绪,井边绿竹让人想起家乡风物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比直接喊"我想家"更有韵味。

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:先拍辗转反侧的旅人,突然切换到故乡的风景,最后留给读者悠长的余味。最妙的是明明写思乡,却通篇不提故乡名字,反而用他乡的景物作引子,这种"借景抒情"的手法,让短短20个字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。

钱载

钱载(1708—1793),字坤一,号萚石,又号匏尊,晚号万松居士、百幅老人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清朝官吏、诗人、书画家。乾隆十七年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上书房行走,《四库全书》总纂,山东学政。官至二品,而家道清贫,晚年卖画为生。工诗文精画,善水墨,尤工兰竹,著有《石斋诗文集》。为乾嘉年间“秀水派”的代表诗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