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是朋友送别张振九去永嘉当司马时写的,充满了对朋友的赞美和对永嘉山水的向往。
前四句在夸永嘉的雁荡山风景绝美:诗人听药公(可能是共同好友)说过,雁荡山的瀑布非常奇特,高耸入云的山峰不止五千仞(古代高度单位),山谷里经常风雨交加,显得神秘又壮观。这里用夸张的数字和风雨的意象,把雁荡山写得气势磅礴。
中间两句转到夸朋友本人:说张振九擅长写大字(擘窠字),路上停下车马时,应该会在美景处题诗留念。这是对朋友才华的肯定,也暗示他适合去文人辈出的永嘉。
最后两句升华主题:先说永嘉现在战乱平息(烽火少),接着用"王谢"(东晋两大文豪家族)作比,说这里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典范。既夸了永嘉人杰地灵,又暗赞朋友去这里能继承优秀传统。
全诗巧妙融合了山水、友情、才华三个主题:用壮丽山水作背景,通过对比历史文人,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,又对他赴任充满期待。最妙的是最后用"万古师"收尾,把一次普通的赴任,升华成了传承文化的使命。
汪楫
(1626—1689)江南休宁人,居扬州,字舟次,号悔斋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,授检讨。曾充册封琉球正使。旋为河南府知府,官至福建布政使。早负诗名,与汪懋麟并称“二汪”。有《悔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