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农诗

长闻乡人语,此家胜良贾。骨肉化饥魂,仓中有饱鼠。
青春满桑柘,旦夕鸣机杼。秋风一夜来,累累闻砧杵。
西邻有原宪,蓬蒿绕环堵。自乐固穷心,天意在何处。
当门见堆子,已作桑田主。安得四海中,尽为虞芮土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富悬殊的乡村场景,通过对比富农和穷邻居的生活,讽刺社会不公,表达对公平世界的向往。

开头四句用强烈对比:村里人都说这户富农比商人还会算计,可他家粮食堆到喂肥老鼠,自家人却饿成皮包骨。这里用"仓中饱鼠"和"骨肉饥魂"的对比,尖锐揭露富农为富不仁。

中间六句继续铺陈富农的优渥生活:桑树茂盛象征产业兴旺,织布机日夜响个不停。但秋风一起就忙着捣衣收租,暗示富农的剥削本质。同时描写穷邻居家住着原宪(孔子弟子,以安贫乐道著称)般的清贫者,房子周围长满野草,却保持着穷且益坚的心态。

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:抬头看见富农家门口堆满粮食(堆子指粮堆),这些人已经霸占良田。诗人发出诘问:老天爷的公平在哪里?他多希望天下土地都能像虞芮两国(周文王时期因争田羞愧而和解的典故)那样公平分配。

全诗通过白描手法展现尖锐的阶级对立:富者粮仓爆满却吝啬,贫者安贫乐道却困顿。结尾用历史典故表达对"均贫富"理想社会的向往,在千年前就发出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呼声。诗中"饱鼠"与"饥魂"的意象对比尤其震撼,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。

于濆

于濆,字子漪,自号逸诗,晚唐诗人,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僖宗乾符初(约876年前后)在世。咸通二年(681年)举进士及第,仕终泗州判官。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,故作古风三十篇,以矫弊俗,自号逸诗,有《于濆诗集》、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