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牡丹(王晋卿都尉宅观舞)

院宇帘垂地。银筝雁、低春水。送出灯前,婀娜腰肢柳细。步蹙香裀,红浪随鸳履。梁州紧,凤翘坠。悚轻体。
绣带因风起。霓裳恐非人世。调促香檀、困入流波生媚。上客休辞,眼乱尊中翠。玉阶霜透罗袂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场贵族宅邸中的华丽舞蹈表演,用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
上片(前半部分)从环境写起:垂着帘幕的庭院里,乐师弹奏银筝,声音像春水上低飞的大雁般悠扬。舞者从灯前出场,腰肢纤细如柳枝。她踏着铺香的地毯舞动,红色裙摆像波浪般随着绣鞋起伏。音乐节奏越来越快,她头上的凤钗都快掉下来了。

下片(后半部分)聚焦舞姿细节:绣带随风飘扬,舞姿美得不似人间景象。急促的音乐声中,舞者眼波流转显出慵懒的媚态。作者劝座上宾客不要推辞饮酒,因为眼前这翠袖翻飞的景象已让人目眩神迷。最后以"玉阶上寒霜浸透罗袖"作结,既点明秋夜时分,又暗示舞蹈的清凉美感。

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:先拍环境氛围,再给舞者全身镜头,接着特写飘动的衣带和媚眼,最后拉远到霜色朦胧的庭院。通过视觉(红浪、翠袖)、听觉(银筝、促调)、触觉(香裀、霜袂)的多重描写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晚令人屏息的舞蹈之美。

晁补之
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