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泊秭归吊三闾屈先生 其二

举世纕萧艾,搴芳得更那。
卜居心有托,天问语非婆。
七泽披荃芷,千秋啸汨罗。
独醒了此意,渔父漫劳歌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通过屈原的故事,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。

前两句"举世纕萧艾,搴芳得更那"说当时整个社会都崇尚庸俗(萧艾比喻庸俗之人),像屈原这样追求高洁(搴芳比喻追求美德)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。

中间四句写屈原的品格和遭遇。"卜居心有托"说屈原选择隐居是有所坚持;"天问语非婆"指《天问》不是唠叨的废话;"七泽披荃芷"描写屈原佩戴香草的高洁形象;"千秋啸汨罗"写他最终投江的悲壮结局。

最后两句"独醒了此意,渔父漫劳歌"是全诗主旨:屈原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清醒者(独醒),而渔父劝他随波逐流的歌谣(出自《楚辞·渔父》)对坚持原则的人来说是徒劳的。

全诗用对比手法,通过屈原与世俗的对立,赞美了坚持理想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。诗人借古喻今,既是对屈原的致敬,也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