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望无锡芙蓉湖
水宽山远烟岚迥,柳岸萦回在碧流。
清昼不风凫雁少,却疑初梦镜湖秋。
丹橘村边独火微,碧流明处雁初飞。
萧条落叶垂杨岸,隔水寥寥闻捣衣。
逐波云影参差远,背日岚光隐见深。
犹似望中连海树,月生湖上是山阴。
旧山认得烟岚近,湖水平铺碧岫间。
喜见云泉还怅望,自惭山叟不归山。
翠崖幽谷分明处,倦鸟归云在眼前。
惆怅白头为四老,远随尘土去伊川。
清昼不风凫雁少,却疑初梦镜湖秋。
丹橘村边独火微,碧流明处雁初飞。
萧条落叶垂杨岸,隔水寥寥闻捣衣。
逐波云影参差远,背日岚光隐见深。
犹似望中连海树,月生湖上是山阴。
旧山认得烟岚近,湖水平铺碧岫间。
喜见云泉还怅望,自惭山叟不归山。
翠崖幽谷分明处,倦鸟归云在眼前。
惆怅白头为四老,远随尘土去伊川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无锡芙蓉湖的秋日景色,以及诗人触景生情引发的思乡之情。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,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的交融。
第一段写远眺湖光山色:湖水宽广,远山朦胧,柳岸蜿蜒在碧波旁。白天无风,野鸭大雁稀少,湖面平静得像梦境中的镜湖秋色。这里用"疑初梦"巧妙传递出景色的梦幻感。
第二段聚焦村落傍晚:橘树村边灯火微弱,大雁掠过发亮的湖面。落叶萧瑟的杨柳岸边,隔着湖水传来零星的捣衣声。"寥寥"二字生动表现出秋日的寂寥。
第三段描写光影变化:云影随波渐远,山色在阳光下时隐时现。远望树木仿佛与海相连,月亮升起时湖面映出山阴。这里用"犹似"带出虚实相生的美感。
第四段抒发思乡之情:诗人认出故乡的山雾近在眼前,湖水铺展在碧峰之间。虽然欣喜见到故乡云泉,却因不能归去而怅然,自嘲是离不开尘世的"山叟"。
最后一段感慨人生:青翠山崖和幽谷清晰可见,倦鸟归云的景象就在眼前。诗人惆怅地以"商山四皓"自比,感叹自己这把白头还要随世俗奔波。
全诗亮点在于: 1. 画面感极强,像一组电影镜头,从远山湖水推到村落细节 2. 善用对比:辽阔的湖景与细微的捣衣声,明媚的山水与惆怅的心情 3. 情感层层递进,从赏景到思乡,最后升华为人生感慨 4. "疑""犹似"等词用得精妙,在虚实之间架起桥梁
诗人通过芙蓉湖秋景,既赞美了自然之美,也道出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人生不得自由的无奈,情景交融,令人共鸣。
李绅
李绅(772—846)汉族,亳州(今属安徽)人,生于乌程(今浙江湖州),长于润州无锡(今属江苏)。字公垂。27岁考中进士,补国子助教。与元稹、白居易交游甚密,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,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。作有《乐府新题》20首,已佚。著有《悯农》诗两首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脍炙人口,妇孺皆知,千古传诵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四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