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缕曲 其九 题《南汇朱烈妇行略》后
大节贞于石,烈铮铮,兵戈丛里,淋漓骂贼。九死不辞刀见血,分裂金闺弱质。
尽愧煞,须眉人物,生就秋风荼蓼命,况伤心,少小成孤特,铭表字,待谁泐。
忆从烽火流离日,问人闲,裙钗多少,烟埋雾塞。衰草茫茫斜照里,何许英魂招得,更无处,搜寻玉骨。
千载春申江上月,照孤城,常作冰霜色,泰山重,死应值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歌颂了一位名叫朱烈妇的女性在战乱中宁死不屈的壮烈事迹,用充满力量的语言刻画了她的英雄形象。
上阕开篇就用"大节贞于石"形容朱烈妇的品格像石头一样坚贞不屈。"烈铮铮"三个字让人仿佛听到她面对敌人时铿锵有力的骂声。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,她毫不畏惧,即使被砍得血肉模糊也绝不屈服。作者感叹说,这样的女子让当时许多男子都自愧不如。
下阕转向对乱世的描写。战火纷飞中,不知有多少女子像朱烈妇一样消失在硝烟里。如今只能在夕阳下的荒草中寻找她们的英魂,却连尸骨都无处可寻。但作者相信,黄浦江上的明月会永远记得这座孤城,记得这里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故事。最后用"泰山重"作比,说朱烈妇的死比泰山还重,死得其所。
全词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:弱女子与钢铁意志的对比,须眉男子与巾帼英雄的对比,残酷现实与永恒明月的对比,塑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女性形象。作者用"冰霜色"这样的意象,既暗示战乱的残酷,又象征烈士精神的纯洁不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