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的主题是纪念某个人物或事件,同时表达了对某种精神或信念的坚持和追求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:
1. “钳头一章招华、杨诸公”:诗的开篇似乎在提及一个叫做“钳头”的地方或事件,并提到“招华、杨诸公”,可能是指某位重要的人物或某种重要的集体。 2. “忆向西台哭不禁”:回忆过去的某个时刻或场景,情感激动,无法抑制自己的哭泣。这可能暗示着一种深深的怀念或对过去艰难时刻的回忆。 3. “钳头此日续南音”:在钳头这个地方或事件上,今日依然延续着某种南方(可能是地域或文化)的声音或传统。 4. “冰城初筑君先入,剑树犹开我复临”:这里用象征性的语言描述了某种坚不可摧的防线或阵地,并且表达了自己坚守和再次来临的决心。冰城可能指的是某种坚固的防御,剑树则可能象征着挑战或困难。 5. “干弱支天留士气”:虽然主干可能较弱,但依然支撑着天空(象征着坚持和担当),留下士气(鼓舞人心)。这可能是对某种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。 6. “霜青薙草见臣心”:经过霜打的青草依然显现出生命力,这表达了忠诚和坚韧的心志。 7. “重泉疑隔无多路,预逐香风梦去寻”:即使面临重重困难或阻隔,仍然心怀梦想,追逐那美好的风气(可能是某种理想、信念或目标)。
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艰难时刻的回忆、对坚守阵地的决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。通过象征和隐喻,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精神或信念的坚持和追求。同时,也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。
李邺嗣
(1622—1680)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,原名文胤,以字行,号杲堂。明诸生。入清,踪迹多在僧寺野庙。以地方文献零落,集《甬上感旧诗》,搜寻颇费心力。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。才名甚著,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。有《杲堂诗钞》及《文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