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江月 其二

唐代银杏宛在,昭明书室依稀⑴。
往昔风流嗟式微。
历史经验记取。
解放花开灿烂,四凶霜冻百卉。
天青雨过布春晖。
又见千红万紫(一九七七年十二月)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西江月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与新时代气象,语言通俗却富有深意。

上阕以文物古迹开篇:唐代银杏树依然挺立,南朝昭明太子的书斋若隐若现。这些历史遗存让人感叹往昔文化辉煌的消逝,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教训。"嗟式微"三个字生动传达出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惋惜。

下阕笔锋突转,用鲜明比喻展现时代变革:解放后的繁荣像灿烂花开,而"四凶"(指四人帮)带来的破坏如同严霜摧残百花。最后两句最精彩——雨过天晴的春日阳光中,万物重现生机,"千红万紫"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更是对拨乱反正后社会新气象的热情讴歌。

全词通过"银杏/书室"与"春花"、"严霜"与"春晖"的意象对比,形成强烈视觉冲击。1977年这个特殊时间点(文革结束次年),作者用"布春晖"这样温暖的意象,准确传递出人们对新时期的期待,最后"千红万紫"的蓬勃画面,堪称那个时代最生动的精神写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