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中游沈山观九松和蒋亭彦韵
好游不避雨,戴笠理轻楫。
江涨荡胸宽,村树含烟密。
循岸入麟溪,携手登仙室。
修廊鹤步閒,孤屿水鸣急。
风籁洞中闻,瑶草阶前拾。
坐数北山松,九株云外植。
总之寒不凋,名状何须一。
吾侪学餐霞,盍亦采其实。
丹邱可追寻,不负西园集。
江涨荡胸宽,村树含烟密。
循岸入麟溪,携手登仙室。
修廊鹤步閒,孤屿水鸣急。
风籁洞中闻,瑶草阶前拾。
坐数北山松,九株云外植。
总之寒不凋,名状何须一。
吾侪学餐霞,盍亦采其实。
丹邱可追寻,不负西园集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冒雨游览沈山观九松的快乐场景,充满了自然野趣和超脱尘世的情怀。
开头四句写一行人不怕下雨,戴着斗笠划着小船出游。江水上涨让人心胸开阔,雨中村庄树木笼罩在朦胧烟雾里。这里用"荡胸宽"形容江水浩渺带来的舒畅感,用"含烟密"描绘雨雾缭绕的树林,画面感很强。
中间八句详细描写游览过程:沿着河岸进入麟溪,手拉手登上仙境般的道观。在长廊上像仙鹤般悠闲漫步,看孤岛上湍急的流水。听着山洞里风吹过的声音,在台阶前采摘珍稀的瑶草。最精彩的是数着北山上的九棵松树,它们高耸入云,在雨雾中若隐若现。
最后六句是游览后的感悟:这些松树不畏严寒四季常青,根本不需要刻意描述它们的形态。我们这些学着修仙的人,不如也来采摘松果(暗指学习松树的精神)。只要保持这样的心境,就能找到神仙居住的丹邱,这次西园雅集就没有白来。
全诗妙在把普通的雨中郊游写得仙气飘飘,通过"仙室""鹤步""瑶草""丹邱"等意象,把现实风景与神仙境界融为一体。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对松树的描写——它们默默挺立、不惧风雨的品质,正是诗人向往的精神境界。这种把日常游玩写出哲理味道的手法,正是古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