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稽狱中访徐文长

廿载神交意气同,相逢有泪洒阴风。
箯舆拟作五经笥,圜室今为一亩宫。
狱吏未能书牍背,侠徒那得载车中。
天王何日封三府,不使沉冤射白虹?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去监狱探望好友徐文长时的悲愤心情。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:

1. 深厚友谊 开头"廿载神交"说两人有二十年交情,"意气同"指志趣相投。在阴森的监狱相见,两人忍不住落泪,既为重逢高兴,更为冤屈痛心。

2. 才华被囚 "五经笥"比喻徐文长像装满典籍的书箱,本可坐轿子(箯舆)传播学问,现在却被关在圆形牢房(圜室)里。用"一亩宫"形容牢房,暗讽人才被囚的荒唐。

3. 求助无门 狱吏连申诉状都不肯帮忙转交(书牍背),侠义之士也无法用马车营救。这两句生动表现了世道黑暗,正义无处伸张。

4. 呼唤正义 最后两句直接质问: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明察(封三府是借用古代典故)?难道要让冤情直冲云霄(白虹贯日是冤狱的象征)都不管吗?这是对司法不公的强烈控诉。

全诗用对比手法(才华vs牢狱)、生动比喻(书箱、白虹)和直白质问,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冤狱的愤怒,既有铁窗相见的感人画面,又有为民请命的慷慨气概。

朱邦宪

松江府上海人,字察卿。父朱豹,官福州太守。幼敏慧,九岁丧父,哀毁如成人。为太学生。性慷慨,能急人之难。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。博览典籍,不屑为时文,诗笔古雅绝伦。与四明沈明臣、吴门王稚登最厚善。著有《朱邦宪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