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,诗人病中独卧的孤寂场景。
开篇"坏屋不眠风雨夜"直接勾勒出一个破败漏雨的屋子,风雨声中无法入睡的画面,让人感受到环境的恶劣。"故园无信水云秋"则道出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,在秋水长天的季节里,却收不到任何家乡的音讯。
后两句聚焦病榻上的孤独。"病中枕上谁相问"用反问语气道出无人问津的凄凉,而"一一蝉声槐树头"则以蝉鸣作结,这个细节描写特别传神:病中人听着窗外槐树上断续的蝉鸣,更衬托出长夜的寂静与孤独。
全诗通过"坏屋"、"风雨"、"病榻"、"蝉声"等意象,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身体上的病痛、环境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孤寂。最妙的是最后用蝉声作结,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若有若无的鸣叫,感受到诗人辗转难眠的漫长秋夜。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,让孤独感在声音中延续,余韵悠长。
杜荀鹤
杜荀鹤(846~904),唐代诗人。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。汉族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大顺二年,第一人擢第,复还旧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学士、主客员外郎、知制诰。恃势侮易缙绅,众怒,欲杀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事迹见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、何光远《鉴诫录》、《旧五代史·梁书》本传、《唐诗纪事》及《唐才子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