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路难·青琐门外安石榴
青琐门外安石榴,连枝接叶夹御沟。
金墉城西合欢树,垂条照彩拂凤楼。
游侠少年游上路,倾心颠倒相恋慕。
摩顶至足买片言,开胸沥胆取一顾。
自言家在赵邯郸,翩翩舌杪复剑端。
青骊白驳的卢马,金羁绿控紫丝鞶。
躞蹀横行不止进,夜夜汗血至长安。
长安城中诸贵臣,争贵儒者席上珍。
复闻梁王好学问,轻弃剑客如埃尘。
吾丘寿王始得意,司马相如适被申。
大才大辩尚如此,何况我辈轻薄人。
金墉城西合欢树,垂条照彩拂凤楼。
游侠少年游上路,倾心颠倒相恋慕。
摩顶至足买片言,开胸沥胆取一顾。
自言家在赵邯郸,翩翩舌杪复剑端。
青骊白驳的卢马,金羁绿控紫丝鞶。
躞蹀横行不止进,夜夜汗血至长安。
长安城中诸贵臣,争贵儒者席上珍。
复闻梁王好学问,轻弃剑客如埃尘。
吾丘寿王始得意,司马相如适被申。
大才大辩尚如此,何况我辈轻薄人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侠少年在长安城求仕碰壁的经历,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文人与剑客的不同命运,暗含了作者对时代价值观的批判。
开篇用石榴树、合欢树等华丽意象铺陈长安城的繁华景象,为少年出场作铺垫。这位骑着名贵马匹(青骊、的卢马)、佩带华美配饰(金羁、紫丝鞶)的游侠少年,为了求得权贵赏识,不惜"摩顶至足"(从头到脚讨好)、"开胸沥胆"(掏心掏肺表忠心),日夜兼程从邯郸赶来长安。
但现实很残酷:长安权贵们只重视文人雅士("争贵儒者席上珍"),连以好客闻名的梁王也只青睐学者。诗中列举当红文人吾丘寿王和司马相如,与"剑客如埃尘"形成强烈对比。最后两句尤为犀利——连大才子都只能如此卑微,何况我们这些"轻薄"的游侠儿呢?这里的"轻薄"是反语,实际暗指权贵们轻视武人的偏见。
全诗最打动人的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:少年装备精良、满腔热血,却抵不过时代重文轻武的风气。诗人通过这个典型形象,揭示了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偏颇,让读者感受到怀才不遇的愤懑。诗中"汗血至长安"与"轻弃如埃尘"的强烈对比,至今仍能引发职场、社会中遭遇偏见者的共鸣。
吴均
吴均(469年—520年) ,字叔庠,南朝梁文学家、史学家,吴兴故鄣(今浙江安吉)人。出身贫寒,性格耿直,好学有俊才。吴均既是历史学家,著《齐春秋》三十卷、注《后汉书》九十卷等;又是著名的文学家,有《吴均集》二十卷,惜皆已亡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