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意 寄绿蕖

倚来脉脉,待思量媚汝,银灯琼笛。
芍药心情,豆蔻年华,深抱露房愁碧。
湘烟一拭冰漪妥,略漾动、风裳三尺。
最可怜、翡翠江乡、嫩月作成凉夕。
犹记南湖乍见,逗芳信赚得,回飔微袅。
瘦影如梅,纤影如苔,移上绿纱窗槅。
绛仙喜抹波斯黛,那肯借、小红颜色。
更高卷、佛女华鬟,照透水天明婳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种细腻柔美的江南水乡意境,通过"绿蕖"(绿色荷花)寄托思念之情。全词像一幅水墨画,用轻柔的笔触勾勒出荷花的各种姿态。

上阕写荷花静立水面的样子:"倚来脉脉"像少女含情而立,"银灯琼笛"用精致的器物比喻荷花的晶莹剔透。"芍药心情,豆蔻年华"把荷花比作青春少女,花瓣上的露珠像是含着忧愁的泪。微风吹过时,荷叶("风裳")轻轻摆动,月光下的江南水乡("翡翠江乡")显得格外清凉。

下阕转入回忆:记得初见时,荷花在南湖随风摇曳的样子。纤细的影子映在纱窗上,像梅花又像青苔。作者用"绛仙"(仙女)来形容荷花,说它偏爱深绿色("波斯黛"),不屑用艳丽的红色装扮自己。最后写荷花高高挺立,倒映在水中,与天色相映成趣。

全词最大特点是运用大量女性化的比喻,把荷花写成有情感、会打扮的少女,通过"愁碧""纤影"等词营造出朦胧忧伤的美感。语言精致如工笔画,却又带着水乡特有的湿润气息,展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物的浪漫想象。

姚燮

姚燮(1805—1864)晚清文学家、画家。字梅伯,号复庄,又号大梅山民、上湖生、某伯、大某山民、复翁、复道人、野桥、东海生等,浙江镇海(今宁波北仑)人。道光举人,以著作教授终身。治学广涉经史、地理、释道、戏曲、小说。工诗画,尤善人物、梅花。著有《今乐考证》、《大梅山馆集》、《疏影楼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