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悦上人

一锡千峰远,闻师住少林。
云生坐处石,佛见定时心。
清福人间少,红尘山外深。
何当重间讯,来借朱堂吟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离尘世、静心修行的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。

首联“一锡千峰远,闻师住少林”说僧人拄着锡杖走过千山万水,听说他最终在少林寺定居。这里用“千峰远”突出僧人云游的艰辛和决心。

颔联“云生坐处石,佛见定时心”是诗中最有意境的两句。描写僧人打坐时,云雾在他静坐的石头上缭绕,在入定时仿佛见到了佛祖。这两句通过云雾和石头的画面,生动展现了僧人禅定时物我两忘的境界。

颈联“清福人间少,红尘山外深”形成鲜明对比:僧人享受的清静之福在人间很少见,而世俗的纷扰在山外依然很喧嚣。这里“红尘”代指世俗生活。

尾联“何当重间讯,来借朱堂吟”表达了诗人的愿望:什么时候能再收到你的消息,让我也能到你的禅堂一起吟诗呢?这里的“朱堂”指的是寺庙的殿堂,表现出诗人对与友人重聚的期待。

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,通过云雾、石头等自然景物,衬托出僧人超脱尘世的生活。诗人既羡慕友人的清净修行,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。诗中“清福”与“红尘”的对比,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常见的精神追求:既向往隐逸生活,又难以完全割舍世俗情感。

周暕

周暕,字伯阳,号方山,泰州(今属江苏)人。宋亡,流寓秀水、钱塘、吴郡等地(《养蒙文集》卷二《送周方山序》)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一二八七)执教馀姚(《桐江续集》卷一三《送周君暕之馀姚讲授》)。武宗至大三年(一三一○)为白珽《湛渊静语》作序(《湛渊静语序》)。月泉吟社第十九名,署名识字耕夫。事见《月泉吟社诗》。今录诗六首。

0